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们终其一生,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那部分人。”

卿久久 未来可期的小赵 2023-04-15

欢迎点击小喇叭收听音频噢!播音:寻阳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作者:哑柒编辑:卿久排版:哑柒




NO.1


“七七,感觉你没有之前那么积极了,对生活少了几分热爱。”


收到同学信息的那一刻,内心是抗拒的,为什么这般形容我?


他说,之前的我总是活跃在大家的视野里,积极响应集体活动,参加团建,也常常在班群冒泡,但是渐渐的,对班内的一些团建或小组活动减了兴致,就连班群的发言也越来越少,甚至一两个月都没冒泡过了。


从同学的角度来说,现在的七七,正在封闭自我,逃离社群,对生活缺乏热爱与激情。


突然被贴上这样的标签,意外肯定是有的,但更多的,竟是想要快点结束这个话题。


虽然自己并不认同他的观点,但又急于逃离,便只用“哈哈哈可能现在学业压力太重了吧!”的借口匆匆散了场。


事后想想,似乎他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,现在的我,似乎确实在封闭式逃离,甚至还有些痴迷于这样的状态。




NO.2


刚进入大学的我,和许多人一样,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,欢声笑语的宿舍关系充满期待。


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与合群,我积极参加班委选举,主动与班内同学嘘寒问暖,熟络交好,不管尬不尬,彼此姐妹、宝贝相称,咧嘴回笑就是了!


可渐渐,却发现,即使姐妹喊破天,嘴角笑抽筋,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道合也不是几天可以生成的。


事实上,我们只是恰巧选了同专业,进入同班级,甚至分到同宿舍彼此都不熟悉的陌生人啊。


最关键的,如此这般自我强迫式的自来熟并没有让我的心底愉悦几分,反而容易迷乱心智,颠倒重心。




NO.3


那时的我,曾一度坚持“合群至上”,凡事“大流为重”。


印象最深的一次,老师布置了下周作业,为尽早完成,约室友一起去图书馆学习。


却收到了“大学无学习”的言论!


“都大学生了!谁还学习啊!”


“大学就应该好好玩!学什么?有什么好学的!”


“大学生就该有大学生的样!三点睡,十二点起!”


刚开始,也会逼迫自己,紧跟大家的步伐,打游戏到三四点入眠,第二天睡到中午,穿着睡衣,蓬头垢面的去食堂解决午饭,下午一点回来玩会手机再集体补觉,等再睁眼时,已是夕阳西下。


坦然点说,这样的合群生活,我并不欢喜。




NO.4


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渴望逃离,挣脱大流,封闭自己。


意识到真正舒服的关系,不是一方为迎合另一方而选择性将就。


与其在将就的世界里自我勉强,不如任性一点,逃离大流,在自己的世界里难得封闭。


我开始尝试独来独往的生活,到点就寝,清晨作息,把泡图书馆当做日常,把心情融进文字,与舒畅作伴,与内心和解,记录心动,演绎美好。


习惯独来独往后的我,拒绝了无效社交。


比起尴尬居多的团建,表面亲密的交心,积极迎合的交际,我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不需要配合谁,也不用刻意装饰自己,按部就班自己的小欢喜,虽然简单,却无比自在。


或许,正是这种自我沉浸,无关人潮的平静日常,才更显得格格不入。


夸大点说,在旁人眼里,这便是一种消极孤独、自我封闭的颓丧生活。


但比起表象的热闹,我更青睐内心的自在。


于我而言,自我封闭并不是一种拒绝社交,逃离人群的消极生活。


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,人生本就是一段一段的,而我也只是在某个阶段选择了最适合最自在的生活方式。




NO.5


非常喜欢房琪对人生的解读: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,而是为了找到同频共振的一部分人。


自我封闭并不一定是真的封闭,不过是关上了一扇与自己不契合的窗,挡住了某些容易影响情绪,扰乱步伐的因素。


换句话说,有时候,封闭也是相对的,对于烦扰人心的东西,我们选择性封闭。而面对内心所专注与欢喜的事物上,却不失真挚与热忱。


也许,这就是青春的奇妙吧。


比起勉强式随大流,我更倾向于相对封闭,当某种关系让我不舒服时,不如大方离散,寻找适合自己且能同步共振的下一站。


我想,假如时光倒流,也依旧会做出从心的选择吧。


生活本就是自己的,何必如此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,做喜欢的事,体会从心的快乐。


在喧嚣中隐退,看淡外界眼中的自己,不过是挣脱了不舒适的环境,转移重心,在自己的热爱里深耕坚持。


只要心底有光亮,也便不会在意旁人口中的“自我封闭、消极避世”。


因为我知道,即使是封闭式逃离,也有在认真生活,享受这七彩人间呀!



作者:哑柒。普通人,普通过,会心动会难过,会感动会生气,想好好生活。


号主:卿久,来自长沙的97年中文系学姐,专注个人成长,分享独特且温和的观点。



【征稿函】


30元/篇 |「卿久学姐」公众号征稿

4-6月主题征稿,一口气挑选了20个


END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